西宁市开展志愿服务团结行活动助力民族团结有“温度”
今年以来,西宁市聚焦“志愿服务团结行”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有温度的志愿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新景观。
一、志愿服务+思想宣传,奠定民族团结进步“强基石”。把宣传引导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全方面、多层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有形有感有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主题“创建日”近20余场次,常态化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引导青少年从小在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为15万余名青少年补“钙”铸“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党委利用“创建日”“主题党日”等载体,依托7个全科网格构建起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管理联抓于一体的实体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促进服务力量进一步向网格集聚,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了解社区、融入社区。
二、志愿服务+文化传播,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以增进文化认同为目标,紧紧围绕宣传月主题,党员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搭建舞台,依托居民议事会、楼院小党校、“石榴籽邻里互助会”平台,发挥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文艺轻骑兵等作用,以传统手工艺体验、文化故事分享等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着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唱响深厚文化品牌,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开展文化宣传活动100余次。大通县在多林镇、朔北藏族乡举办“欢乐纳顿•土趣运动”“土乡恋情•家的味道”等系列活动,表演民俗舞蹈、情景花儿等精彩节目,展现土族文化与河湟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融、相互影响的和谐发展美好画卷,3万余人次参与活动。
三、志愿服务+惠民帮困,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团结花”。完善“1+10+N”志愿服务体系功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落脚点,将志愿服务由被动转向主动。充分利用“创建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新就业群体等力量开展免费义诊、助洁助浴等服务,搭建民族交流沟通桥梁,让各族群众在心灵上相互贴近、在情感上相互交融。城中区仓门街金十字社区党委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石榴籽家园等党群阵地,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项目”原则,以共建村、共建单位的“六联”活动、在职党员“一帮一”、认领“微心愿”、“三声”服务为载体,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居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上门服务、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结对关爱等行动,大力培育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