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伊斯兰教经学院多举措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省伊斯兰教经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教职人员,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
一、推进制度规范化建设,夯实思政教育基础。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明确思政课评估目标、任务和实施方式,确保思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每学年院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议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选用教材、完善评价机制,为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组织召开公开课专题研讨,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探讨符合学院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把改善办学条件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工作相结合,纳入院校建设整体规划,持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软硬件设施设备,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发挥课堂教育作用,筑牢思政教育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按照总课时的12%比例开设思政课。采取集中授课的方法,学习政治理论,讲授先进文化,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个方面落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养伊斯兰教人才的必修课,新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势与政策等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相契合的时代内涵,结合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作出准确阐释。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室,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进一步坚定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政治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加强教师管理,严明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加强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和文件精神的学习领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重要内容、组织形式和创新举措,督促教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上的清醒人、实践上的带头人。针对学院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文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优化调整课程设置;经常与师生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充分调动思政教师积极性,落实保障措施,有效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宗教专业课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实效。通过升国旗仪式、军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读书会、观影和宗教实践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政策法规等主题教育;依托中华文化大讲堂活动平台,打造孔子的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等中华文化精品课;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规政策宣传月”“党史教育”等主题思政大讲堂和实践观摩,让学生想听课、能领会、可践行,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积极引导宗教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