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日期:2021-11-08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览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作出的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对于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数千年来,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今天,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
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充分说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都表现出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中华民族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重视和加强考古工作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深入挖掘和积极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从中华民族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要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宣传教育,引导全体中华儿女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本强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 中国政府网及国务院部门网站
- 青海省政府网及市州政府网站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地方民宗委
- 其他网站
-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 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 黑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福建省民宗厅
-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
- 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址:http://mzw.qinghai.gov.cn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西大街2号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1-2026 【青ICP备10000424号-5】???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