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 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介北纬36°30′~37°9′和东经101°46′~102°45′之间。县城威远镇距西宁市40公里,县境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县境内无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人们一般习惯地称巴扎和加定藏族乡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岭西南部分统称为前山。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 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龙王山、仙米达坂山和东砚山,高差达2274米。
行政区划
互助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
自然地理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 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介北纬36°30′~37°9′和东经101°46′~102°45′之间。县城威远镇距西宁市40公里,县境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县境内无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人们一般习惯地称巴扎和加定藏族乡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岭西南部分统称为前山。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 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龙王山、仙米达坂山和东砚山,高差达2274米。全县的地形地貌分为:(1)北中部高山区,其海拔为3300 米,面积为217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2)脑山滩地区,属海拔为3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及山间盆地,面积为2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3)浅山丘陵区(中山及高丘陵),其海拔多在2200—2700米左右,面积约7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7%;(4)川水河谷地,属县境南部川地,面积约24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本县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2002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日照时数为2581.7小时,无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发量1198.3毫米,年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0.9米/秒,雷暴日数39天。
人口资源
现有人口为370540人,其中城镇人口25531人,乡村人口345009人,男193378人,女177162人。少数民族91963人,占总人口的24.82%,其中土族62745人;藏族22012人;回族6999 人;蒙古族131人;满族51人;朝鲜族5人;东乡族5;白族3 人;维吾尔族7人、壮族4人、苗族1人。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合5135万亩。在总面积中, 农业用地371.9万亩,占总面积的72.4%。其中林业用地158.4万亩,占总面积的30.8%;牧业用地(草场)103万亩,占总面积的 20.1%。特别用地11.6万亩,占总面积的2.3%;暂不用地130万亩,占总面积的25.3%。全县有耕地97.82万亩,人均耕地2.82 亩。耕地中水浇地12.35万亩。浅山地57.24万亩,脑山地28.23 万亩。其中坡度在15°以下,适宜机耕面积约41.3万亩,占总耕地的41%。县境内土壤资源丰富,土类、土种繁多,共有11个土类,3个亚类,35个土属,73个土种。11个土类即: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黑钙土、粟钙土、灰钙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耕地中绝大部分为壤土,占全县土壤的67.2%,粘土比例较小,在河流两岸也分布有极少量的砂土。全县绝大部分土壤为石质性土壤, 占88.9%,以轻石质、中石质为主。
水利资源
互助县境内除流经的湟水与大通河外,其它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大通河)。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境内水资源受自然降水控制,植被覆盖度低,自然调蓄能力较差, 地表水实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冬春季为枯水期,春灌用水较紧张;夏秋季为丰水期,降水集中,会出现洪水灾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亿立方米,可利用最0.77亿立方米,保证率为20%的年开发利用量0.042亿立方米,利用系数5.4%。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 .1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增长14.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6万元,增长12.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60元,增长15.51%;农民人均纯收入3373.66元,增长17.02%。
2008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2792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27%。其中:完成种植业总产值677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26.14%;完成林业总产值1331.76万元,比上年下降26.12%;完成畜牧业总产值57042.09万元,比上年增长23.23%。
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7.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79万元,比上年增长36.8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2833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全年实现现价销售产值201985万元,同比增长42.74%,产销率为96%。
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67261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7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20107万元,增长25.6%。
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发电量达 56834万千瓦小时,增长37.53%,水泥76.18(万吨),下降5.99%,生产白酒10055 千升,增长35.15%;生产钢材64829吨,下降8.18%;生产碳化硅45557 (吨),增长36.71%。
全年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33项,本年完工77项,在建56项。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9.81%,县属项目投资112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9.81%,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55082万元。
200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04万元,比上年增长22.23%。其中:县零售额30018万元,增长23.69%;县以下的零售额19186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8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7%;住宿和餐饮业10872.6万元,比上年增长30.04%。
名胜古迹
①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甘青两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靠近丝绸之路,距县城威远镇78公里,总面积169万亩。1992年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古木参天,山峦叠峙,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定名的有900多种,同时,鹿、熊、雪豹、藏雪鸡等野生动物达100多种,是科学考察和寻幽探险的理想场所。因此,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风光明珠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主要景点有:十二盘坡、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擎天一柱、龙尾山等。
②“高峡平湖”南门峡景区位于县城北部15公里处。景区内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峥嵘俊秀,雄伟壮观,景色迷人。库区内碧波荡漾,水鸟翔集,游艇穿梭,金鳞游泳,风光美不胜收,并成为青海省的红鳞鱼养殖基地。主要景点有石天门、 二郎神拴马桩、库区风光等。
③ 五峰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中国古典庙宇建筑,属道教寺院。在清代被列为“西宁八景之一”。主要景点有三林(松树林、桦树林、杨树林)、三泉(澄花泉、裂口泉、隐泉)、三洞(黑虎洞、无量洞、三清洞)。每逢农历六月初六,传统的朝山庙会在这里举行,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登山对歌,载歌载舞,场面十分壮观。
④ 藏传佛教(黄教)寺院众多,有10余处,比较有名的有佑宁寺、却藏寺、白马寺等。被称为”湟北诸寺院之母”的佑宁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辖属寺院众多,有的处。佑宁寺原有活佛20多位,其中章嘉、松布、却藏、王佛、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授封为呼图克图。意嘉、土观为驻京呼图克图画三世章嘉活佛是青海七大驻京呼图克图的首领,晋封为仅次于达赖、班禅的第一位大国师,历史上,佑宁寺还出现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僧高师,大多数是本地人,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土族。如三世、七世章嘉、三世土观、三世松布等活佛分别著有多种研究藏传佛教的名著,有的文本流传到国外,并有英、德、法语译本,是研究藏传佛教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却藏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寺主二世却藏活佛是清朝在青海宗教界最早敕封的呼图克图之一。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的我国藏区佛教再度兴起的“后宏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历史悠久,素享盛名。
⑤ 青海青裸酒厂是全国最大的青裸酒生产基地,也是国家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青裸酒是饮誉国内外的名优特产,有三百多年的酿造历史,它以高原特产青裸为原料酿造而成,产品清香纯正,绵甜柔和,醇厚爽净。产品有白酒、饮料酒、保健酒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由目前年生产能力达16500吨。其中 “互助牌”头曲酒、特曲酒、青裸酒、虫草青裸酒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荣获32项大奖。“互助头曲”不仅是公认名牌产品,也是青海省宴会专用酒,青海青裸酒厂现已成为互助县企业旅游景点,引起海内外旅客的极大关注。
⑥ 土族民俗风情。土族是青海高原上最古老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土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以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土族有自己的节目一安召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举行跳安召舞、玩轮子秋、赛马、唱花儿等传统活动;土族有自己独特的庄院—四合院,居室以土木结构为主;土族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各有韵味;土族的婚丧嫁娶也别具特色。土族民俗属大型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已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