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西南部,是本省的主要牧业区之一。北部与本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东北与东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毗邻,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专区相依,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那区专区连接,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7.4%,自治州府所在地结古镇。
全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复杂多样,山峦起伏,江河纵横,湖泊众多,草原丰美。高峰终年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成为江河之源,黄河、澜沧江导源境内,长江上游通天河亦斜贯全境。巍峨的昆仑山屹立于北部,可可西里山,祖尔肯山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绵亘于南部,巴颜喀垃山由北部走向东南,群峰海拔6000米以上,东部河各河谷冲积地海拔亦在3500米以上。
境内气候的特点是,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日照强、辐射强,没有绝对无霜期,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为8个月左右,暖季为4个月左右。州属各县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度,年端最高气温28度,全州平均气温约在-5.8--18度之间,其中一半以上地区处在0度;左右。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67.8毫米。
玉树州唐宋为吐蕃地,明属乌思藏,清属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现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六县,45乡(镇),其中:纯牧业乡34个、农牧结合乡12个,264个村委会,玉树是以藏族为主,另外还有汉、回等12个民族,全州现有26.8825万人,藏族占97.7%。
玉树是青海省商品畜主要基地之一。全州地域辽阔,大部分地区高山天然草场,牧草种类繁多,共约800多种,其中优质牧草70多种,玉树草场面积约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3亿亩。牧草生长根系大、耐牧、营养成份高。理论载畜量1.070万羊单位。牲畜主要有藏系绵羊、牦牛、马和山羊。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全州收购菜牛量大,远销国内外。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素有“高原之舟”美称,耐粗放,除食用外,又能运输,耕地,藏系羊毛称“西宁毛”,有纤维长、织密性强,富有弹性,拉力大、毛嘴多,粗细均耐磨,光泽好的特点,是驰名中外的优质地毯原料、羊肠衣是近几年兴起的加工特殊商品的原料,口径大、粗细均匀,色泽纯洁透明,用途广泛。
玉树州东部三县(玉树、囊谦、称多)的河谷地带有部分小块农业区和农牧结合的村、社,全州耕地面积约为1.2万公顷,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青稞、芫根、马铃薯等农作物,玉树县的小苏莽、巴塘、囊谦的白扎、吉曲、娘拉均有原始森林,全州森林面积达621万亩(主要有林面积、疏林地、灌木林地),主要树种有云杉、柏、桦等十余种,有林地以外,尚有灌木林,全州森林覆盖率1.06%,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群众性的植树造林逐步开展起来,几年来全州兴建5处国营苗圃,造林650多亩,四旁植树3万多株。
全州山林原野中,栖息各种珍禽异种,生长着各种珍贵药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马鹿、猕猴、水鹿、苏门羚、水獭、石貂、麝、旱獭、野牛、野驴、黄羊、石羊、盘羊、藏羚羊、雪豹、猞猁、狐狸、沙狐、斑头雁、黑颈鹤、马鸡、雪鸡、白马鸡、天鹅、鹰、雕、黄鸭、秃鹰、等,主要名贵药材有冬虫夏草、知母、贝母、大黄、黄芪、秦九、藏茵陈、羌活、人参、雪莲,以及鹿茸、麝香、牛黄、熊胆等,还有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蕨麻、蘑菇等。冬虫夏草尤为名贵,系本州特产,分布在全州海拔3600米--4000米的高山草甸中,每年5---6月采集,最高产量达几十吨,其营养与药用价值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负有声誉。
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后,先天办起了一批为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以畜产品加工为主要小型工业,初步建成了电力、建材、农机修配、冷冻、印刷、皮毛、冬虫夏草、食品、原盐、原煤加工等地方小型企业。
玉树州在解放前交通十分不便,从州府结古镇到省会西宁有800多公里路程、骑马走20多天。在解放后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1954年修通西宁至结古公路,1963年在通天河上架起了现代公路桥,此后陆续修通了结古至各县城的公路,45个乡镇中32个乡可以全年或季节性通车,其余各乡的公路有的正在施工,有的已列入规划,全州邮电局、所10个,州至各县架通了电话、电线路、乡配有邮员,基本上做到了邮路畅通。
玉树州境内有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就水利资源而言,通天河、黄河、澜沧江及其支流在境内构成比较均衡的水网,人们称之为“中华水塔”,水量充沛,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地质条件好,发展水电事业具有很大的优势。据测定,境内仅通天河、澜沧江,主河道可递级开发装机总容量达300万千瓦,大支流理论蕴藏量约250万千瓦。特别是东部三县河流河床比较大,经初步勘察,近期可供开发的大小电站17个,装机总容量可达6885千瓦,西部三县可开发1千瓦,境内水利资源的1%用于发电,即可供全州实现电器化。还有太阳能风能,也可开发利用。矿藏资源比较丰富,据初步勘察有铜、铁、铝、金、水晶、盐池、岩盐、煤窑等,如囊谦县等地食盐蕴藏量较大,白扎、尕羊、娘拉等地盐场生产的食盐,除满足本地人畜食用外,还可以销州内和西藏等地。
玉树解放时,只有一所有80名学生的小学,解放几十年来,自治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现有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647名,普通中学10所,在校学生4455名,小学164所,在校学生20625人,每年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均在70%以上,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州及所属各县,都建立了文化馆(站)、新华书店、电影院、广播站,全州共有电影队89个,州成立了电影公司和专业文工团,建立了广播电视台,有线广播电台,其广播覆盖人口为9.25万人,电视台4个,电视发射台,差转台153个。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地方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活跃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解放前,玉树缺医少药,疫病蔓延,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没有保障,解放时只有1所,仅有一名医生的“卫生院”,自治州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怀广大藏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建立了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州内有玉树州人民医院,玉树州藏医院,玉树州妇幼保健院,玉树卫生防疫监测中心等医疗机构,卫生队伍逐渐壮大,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培养藏族医务人员,全州有县以上医院10所,乡卫生所48所,卫生技术人员近千名,有X光机4台,CT3台,核磁共振仪2台、B超4台,救护车3辆,基本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玉树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公路质量不断提高,县、乡、村通车里程持续延伸,全州公路通车里程2368公里,结古镇区公路改建,214国道结古至多普麻,治多至不冻泉公路已建成通车,随着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及运输工具的增加,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商品市场发展迅速,全州已相继建成各类专业市场52个,市场摊位容量1700个,纺织品、服装、鞋帽、粮油、蔬菜、肉食禽蛋、土畜产品、杂货等门类种多,功能较为齐全的商品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城乡市场资源充裕,市场繁荣。特别是本地藏族妇女从事经商活动的从业人员明显上升。
科研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州及县都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州科学协会、州畜牧兽医会、气象协会、农林协会、经济协会等学术团体及组织,并建立了州牧业科学研究所和州农林科学研究所,全州有科技人员1千以上,有15个科研项目荣获全国和全省科学大会奖励。
玉树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力工业采掘业,加工业、屠宰业,有了长足发展,玉树县民族五金厂,年产值超千万元,每年为牧民群众提供大量的网围栏,对我州的畜牧业抗灾基地建设和牧业生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使千家万户的草原围栏跃居新台阶,为夺取畜牧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投资规模最大的禅古电站,2001年年初竣工编网发电,缓解了玉树州能源紧缺的局面,为玉树县早日实现电器化开了好头。具有玉树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采掘业,称多县扎多金矿是全省目前发现的大型沙金矿之一,是玉树开发资源的龙头企业,不仅是目前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强度最高,也是技建工程量最大的一座工矿企业,年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囊谦县盐业公司,解放思想、开发资源,盐产量实现新的突破。玉树县结古镇砖瓦厂,企业势力逐步壮大,企业效益明显增强,年产砖从“八五”末的75万块增长到“九五”末的976.7万块,现为玉树县的骨干企业。
自治州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完成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以内的计划,并提高了贯彻基本国策的认识,加大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力度。近几年来上级党委政府关怀扶持下,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农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仅4个国定贫困县就有4237户,29830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全州财政自给率很低,仍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给玉树各族人民生存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玉树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牧民的效益观念增强,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逐年增长,牲畜总增率为31.37%,死亡率3.62%。随着农业的综合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各种农作物的单产也有一定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的改善,农业机具逐年增多,全州农用机械总动力50926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56台,动力6798千瓦,小型拖拉机1994台,动力19335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39台,动力7754千瓦,其中柴油机393台,电动机246台,农用水泵4台,收获机械9台,农村用电量238千瓦小时,当年实际耕地面积2060公顷。2700户完成了44.99千公顷的草原围栏和8.34千公顷的人工种草任务,灭鼠灭虫面积达42.08万公顷。造林绿化面积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生态重建有了新的起色,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自治州各级党委、政府把调整农牧业结构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围绕农牧民增收和提高经济效益,加大了调整力度,2001年全州粮食作物总产量21385吨,油料作物总产值1795吨。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菜篮子”工程,2000年全州蔬菜总产量852吨,比“八五”末增长了4倍多,年均递增36.6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增长1203.65元,年均递增18.92%,农牧民生活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有许多机械、家电等产品已进入农牧民家庭。
财政、金融保险业发展良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州上下狠抓开源节流,加强征管工作,开创了财税工作的新局面,全州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46万元比“八五”末增长119.73%。金融形势稳中见升,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监督工作和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完善,存款增加,贷款结构趋于合理,2000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1933万元,年均递增14.39%,且贷款侧重扶贫攻坚工程,重点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94万元,年均递增11.20%。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九五期间全州各级地方为改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落后的状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7.16%的速度递增,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年递增28.48%,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663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064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2395万元。通过几年的努力,加快了全州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步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前景看好的资源项目工程正在崛起,高原生化厂以牦牛血为原料的凝血酶,SOD等生化保健产品已投产,城镇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市容拥挤杂乱,市面萧条冷落的面貌,固定资产的迅速增加,不仅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为迎接西部大开发和今后大规模的开发玉树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玉树的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民间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州内建有民族体育场一个,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等,玉树民间主要体育活动项目有赛马、赛牛、乘马射击、马上斜挂、射击、射箭、摔跤、投郑、石子、赛跑、抱沙袋、赛脖颈等,这些是玉树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常见的民间体育活动。玉树的体育健儿曾在省内外多种运动会上获得手榴弹、田径、篮球、排球等较好的名次。近年来在全国和全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玉树的马术表演、乘马拾哈达、乘马射击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赢得各界的好评。
独具特色的玉树歌舞流传广泛,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形成了玉树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人称“玉树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玉树的民间歌舞无论专业队州文工团还是民间演出队,曾在青海省和西北五省城全国等演出中获得奖牌和较好的名次,玉树的舞蹈除了流行于群众中的“伊”和“卓”之外,尚有流行于寺院中的宗教古典、古装舞,总称“拉仓”,种类繁多。另外还有“曲卓”和“锅哇”、“察”等,这些仪仗舞只在藏历年或喜庆宴会上时跳,平时不跳。玉树的民歌也非常丰富,以山歌来说,他的种类很多,分为勒昂(炫耀歌),昂勒、扎西宁勒等十几种,一般都与单独对歌的形式出现。
玉树地区流传<<格萨尔王传>>是玉树古老文化的代表,是举世公认的中国藏族说唱文学巨著,堪称世界上最长的说唱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在玉树流传的时间之光,区域之广,数量之多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
自治州境内的主要名胜古迹文成公主庙,它位于州首府结古镇南面约25公里处的巴塘河的布昂丛山峡谷中,是全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传公元641年,吐蕃遣使入唐求婚,唐;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公主赴藏,带了一批工匠、艺人、学者及大量诗、礼乐、医、农、桑等各种典籍与宝物,把中原文化介绍给吐蕃,为藏汉两个民族的友谊作出了贡献,相传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经民和、渡湟水、过鄯州(西宁)、攀赤岭、越过大草原、飞渡通天河、路径结古,曾路宿在巴塘河谷布昂,1979年,自治州人民政府将文成公主修茸一新,;供旅游者观瞻浏览。
另外自治州境内还有新寨嘉纳嘛呢堆,即是宗教地方,又是一大奇观,这些石堆长二百米,宽十五米,每块石头上都刻有各种经文,天长日久,垒起了一条长长的石堆,被载入世界吉尼赛记录大全一书。
另外,还有勒巴沟等,近年来发现有一些古藏文崖石刻,很可能是唐代遗址,这些古迹越来越引起更多关心藏古代历史的海内外学者来考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观光已成为旅游景点,近年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称多县拉布寺、玉树结古寺、昂欠县王祖灵墓等十多处相继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藏传佛教在玉树藏族群众中有较深的历史根源和很深的宗教影响,民改前玉树境内有200座寺院,入寺宗教人员高达2万左右,还有清真寺一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落实,全州开放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点146个,清真寺1座,有萨迦、格鲁、噶举、尼玛等四大教派,入寺宗教人员有1116人。
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断发挥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效能,认真地行使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基本上做到了定期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委员会会议,为了充分发挥区域自治政权效能,党和政府大力培养,放手使用民族干部,现在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藏族代表所占比例居于明显优势,充分体现了藏族自治州的民族特点,在历届的人民代表大会中藏族人数占70%以上,同时自治州党委政府采用挂职锻炼,轮流培训等渠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化,全州县以上领导干部中,藏族干部的人数占78%以上,形成了一批内部团结,具有真才学识、开拓奋进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解放初期,玉树党组织曾经组织汉族干部学习藏语言,做出了<<派来干部必须学习好藏语言文字>>的决议,成立了藏语言学习办公室,一时藏语言学习形成风气,特别是近年来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已蔚然成风,沿街小巷各种私营门牌都使用了藏汉两种文字。
由于自治州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民族工作,58年前对全州548名宗教上层爱国人士,基本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有的是人大代表,有的是自治州州长、副州长,有的还分别担任了省、州、各县的政协委员,他们在各项工作中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在调解玉树内部各部落之间的纠纷方面,贡献更是突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执行,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家错案,都已基本得到纠正,进一步调解了群众建设玉树的积极性,增进了民族之间,党群之间,军民之间的团结。
民族进步团结的旗帜高扬,民族团结已深入人心,自治州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自86年以来已召开了全州共四届的民族团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州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78人,先进个人281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国务院进行表彰的有3人,省内表彰的有10人,民族团结得到空前的高涨。